十週的迦拿婚姻課程在11月中結束了,很開心從兩位好老師焜梁哥、美足姊身上學習很多,也更有信心預備進入婚姻。(若你/妳要結婚,強力推薦!)
2007年11月28日
2007年11月22日
《福音的體現》公平、正義與愛
在我的觀念裡,傳福音不只是拿著福音小冊四處向陌生人個人佈道而已,我深信我們-基督徒-需要更全面、廣泛地認識、深入並且轉化這失喪的世界,否則我們永遠是小群,教會只能是罪人的病院,我們一點不能撼動黑暗權勢。事實上,我並不滿足,不滿足於隻影響兩三個人、兩三個小組、兩三個團契...
請別誤會,我並不是狂妄,相反的,我知道自己能力所及,也知道沒有主的恩典扶持,我什麼都不能做,但在神面前我謙卑地為祂懷抱偉大的夢想,這看似弔詭,卻是向深愛我的主的回應與獻上。
##CONTINUE##
有時我媽會問我:你都不看新聞的,要關心一下時事啊!我沒有電視,所以的確很少看電視新聞,其實,新聞中若儘是政黨惡鬥或選舉造勢的口水的話,不看也罷,因為今天吵得很兇的口水,下週就忘得一乾二淨了,人都很健忘;而且據我觀察,自己身邊吵得兇的人多半是意識型態之爭,但真正愛這塊土地及週遭同胞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主教我們的禱告文這樣說到:「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一個讓我感動的禱告,當世人認識我們的主並尊祂的名為聖時,生命會改變,心中會有愛,所思所想會是公平與正義;當神的國大有能力的推展,祂的旨意暢行無阻、在地如在天時,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就不再是孔子的理想,而是我們的實踐。
近日讀到這篇文章 "巴菲特:連清潔工稅率都比我高!",內中寫到:
這是怎麼回事?也許他們都太有錢了,所以就算繳90%的稅還是可以過極富裕的生活;也許我這個基督教工作者這輩子發大財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才同意、贊成、敬佩這樣的作為。但我若為教會的領袖,就渴望培育出有這樣胸襟的企業家,我不要我教會中擁有財富者只能過著聖俗二分的生活,而聖俗唯一的連接點就是他們的什一奉獻,而是要這樣的企業家獻上他們因主而得的,轉化社會、改變世界!
債留台灣但捲款潛逃的富豪們(前鎮子很紅的王又曾、前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前廣三集團總裁曾正仁...),是台灣人的心中暗暗欽羨的對象還是羞恥呢? 我渴望台灣自私、醜惡、敗壞的人心可以悔改...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聖經)
請別誤會,我並不是狂妄,相反的,我知道自己能力所及,也知道沒有主的恩典扶持,我什麼都不能做,但在神面前我謙卑地為祂懷抱偉大的夢想,這看似弔詭,卻是向深愛我的主的回應與獻上。
##CONTINUE##
有時我媽會問我:你都不看新聞的,要關心一下時事啊!我沒有電視,所以的確很少看電視新聞,其實,新聞中若儘是政黨惡鬥或選舉造勢的口水的話,不看也罷,因為今天吵得很兇的口水,下週就忘得一乾二淨了,人都很健忘;而且據我觀察,自己身邊吵得兇的人多半是意識型態之爭,但真正愛這塊土地及週遭同胞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主教我們的禱告文這樣說到:「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一個讓我感動的禱告,當世人認識我們的主並尊祂的名為聖時,生命會改變,心中會有愛,所思所想會是公平與正義;當神的國大有能力的推展,祂的旨意暢行無阻、在地如在天時,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就不再是孔子的理想,而是我們的實踐。
近日讀到這篇文章 "巴菲特:連清潔工稅率都比我高!",內中寫到:
投資之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美國僅次於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第二有錢人,十月三十日接受美國NBC專訪時,痛批美國稅制不公,公開對政府嗆聲說:「我應該繳更多的稅。」(Please Tax Us More!)
反對劫貧濟富...二○○一年布希提出取消遺產稅,當時立刻引起一百五十位富豪簽名表示反對,其中包括全球首富比爾.蓋茲的父親、著名貨幣投機者索羅斯(George Soros)以及巴菲特,特別是巴菲特將問題看得更嚴重,「這破壞了美國賴以立國的社會基礎,就是憑個人能力而不是憑家世致富。」巴菲特曾表示。
今年六月,在民主黨總統提名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 Rodham Clinton)的募款餐會上,巴菲特用數字證明,遺產稅捐如何減輕美國貧窮家庭的負擔。美國一年的遺產稅來自一萬二千個富有家戶,總數約三百億美元,這筆錢平均可以讓每個貧窮家戶少繳一千美元的稅金,共計有三千萬個貧窮家戶受惠。遺產稅每年貢獻國庫三百億元,如果驟然取消,一定會擴大貧富差距,「你要讓那一萬二千戶免繳這筆錢,然後要這弱勢的三千萬家庭平均再多繳一千美元嗎?」巴菲特在餐會中質問與會來賓。
這是怎麼回事?也許他們都太有錢了,所以就算繳90%的稅還是可以過極富裕的生活;也許我這個基督教工作者這輩子發大財的機會微乎其微,所以才同意、贊成、敬佩這樣的作為。但我若為教會的領袖,就渴望培育出有這樣胸襟的企業家,我不要我教會中擁有財富者只能過著聖俗二分的生活,而聖俗唯一的連接點就是他們的什一奉獻,而是要這樣的企業家獻上他們因主而得的,轉化社會、改變世界!
債留台灣但捲款潛逃的富豪們(前鎮子很紅的王又曾、前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前廣三集團總裁曾正仁...),是台灣人的心中暗暗欽羨的對象還是羞恥呢? 我渴望台灣自私、醜惡、敗壞的人心可以悔改...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聖經)
2007年11月15日
我又脫臼了

高中時因為打籃球與同學相撞(我右肩撞他頭),肩膀第一次脫臼(很痛很痛,一輩子都記得的痛),當場跪在地上,頭抵著地板(往後每次脫臼都這姿勢),好在它自己歸位了,接著是一整個月右手舉不起來。第二次也是在高中,同樣也發生在打籃球時,不過沒有任何外力,只不過跳起來抓籃板球(類似照片中14號的姿勢),沒想到右肩就突然分開了,同學們只看見我跳起來接著罵了一聲,就跪在地上。
##CONTINUE##
後來一次是洗澡,因為想趕快洗,所以我很用力地延伸我的右手去洗背,結果分開了。 這次是因為打噴嚏,而過去也曾有過一次這樣的經驗。
今晚照例在電腦前收發mail並看些東西時,突然鼻子有點癢,因此就順勢打了個大噴嚏,就在打噴嚏一瞬間、身子往前傾的那一刻,忽然感覺那力道壓斷了我的右肩(我沒誇張),哀嚎了一聲,我又跪倒在地上頭抵著地了,整個人無法動彈,因為實在太痛了,接著就是不斷禱告右肩可以自己歸位,感謝神,它回去了,每次碰到這種情況都很怕它回不去。
骨頭回去了,但右肩韌帶及肌肉都拉傷了(其實很痛),接著就是一段時間右手舉不起來與無力(現在連本字典都拿不動),短則一週,長則一個月,這種時候就很體會肢體殘障朋友的不便,剛剛才用左手刮了我的鬍子(你試試,可不容易),唉...又要過這種日子了,好在叔叔有練過,小朋友不要學啊!
第一次的肩關節因受傷而脫位的經驗是非常深刻的,原因不外劇痛,感覺肩膀脫出,並且隨之卡住而動彈不得。大多數的人都需要再次經由外力(西醫或中醫)才能將肩關節 "復位",少部分的人可經由自己或同伴的協助而 "拉" 回去。總之,經過一番折騰之後,"脫落的肩膀又回去了",在經數週休養,肩膀又恢復了正常的功能。但是某一天,患者在運動或是工作時做肩膀上舉、外轉及外展的動作,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類似投擲的動作,肩關節又掉出來了,卡住、劇痛,其無法自己 "弄" 回去,這是復發性脫位;也可能是感覺 "卡" 一聲,肩膀扭到了而且突然不聽使喚,但可以自己將其轉回去,這是復發性半脫位。《認識習慣性肩關節脫臼》馬筱笠醫師
2007年11月8日
2007年11月7日
一頂帽子

##CONTINUE##
仔細一看,原來是校園書房出版社總編輯吳鯤生--吳哥 ,雖然他不認識我,不過我曾看過他,也拜讀過他的大作道在人間,當下我問:請問...你是吳鯤生嗎?是啊,他回答。我說:我是基督徒,參加過青宣,看過你。
一會兒他問我,去哪裡?我說,去補習。有帶傘嗎?沒有。結果他說:我拿頂帽子給你,下雨淋到頭會很癢。結果他就把頭上的帽子脫下給我,並告訴我他帽子很多,那頂帽子他很少帶,還很新,然後他就從他自己機車座椅下拿出另一頂帽子為自己戴上。
整件事發生不到兩分鍾吧,結果他進書房,我則趕去搭捷運。一路上覺得心裡很溫暖,原來幫助人就是一件這麼簡單的事,不必想太多:自己會不會被拒絕?我這樣會不會很怪?人家會不會覺得我雞婆?或是我的帽子別人會否覺得髒,樣式不喜歡等等。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善心、愛心、熱心去幫助別人,但有時候因為怕被拒絕、怕被覺得怪、怕被當作詐騙等原因,是否要伸出手--我們變得遲疑、猶豫了,但拋下一些面子,鼓起一些勇氣,也許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把溫情帶給別人了。
This lesson teaches me that always be the one willing to give others a hand, and "it is more blessed to give than to receive," said Jesus.
2007年11月4日
飽足≠滿足

晚上六點半一進店門口就看見一位小姐在拍照,那時心想:「該死,忘了帶相機」,想想"食記"在blog中應該是很好的題材吧,沒圖沒真相,這樣我就沒得寫啦,好在我沒有照片焦慮症候群,所以沒得拍照也就作罷。(照片是在官網上找到的)
##CONTINUE##
人家說台灣有三寶:勞保、健保、吃到飽,聽說在別的國家是沒有所謂吃到飽的飲食文化,但台灣人就偏好這種吃法,因此不論中式、西式、日式、泰式、火鍋、燒烤、點心...幾乎各式風味的美食都有吃到飽的店,從小到大也吃過許多這種吃到飽,對我來說,去這樣的店讓我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吃太飽"。是這樣的,因為去吃到飽,會有種心態,覺得吃不夠就虧了,所以很自然會想拚命吃,結果我的經驗是,常常一出店門就是飽到一種想吐的感覺,非常不舒服。
因此後來每次去吃buffet,不知不覺養成了一種習慣,要留肚子吃好吃的,所以若拿到一些菜色不合胃口就擺著不吃,等服務生收走,但當昨晚我在這樣做的時候,忽然間有種難過與罪疚,因為想到當這世上有好多人甚至無法得到他們日常生活的溫飽時(過去曾經蒐集、瞭解過一些這樣資訊,像非洲飢民),我卻在這裡大魚大肉到一種浪費的地步,突然這餐飯讓我有點吃不下了,覺得,以後少吃這種吃到飽的buffet吧。
其實一些自己吃得很高興的美食,常常不是昂貴的。像是幾家我跟Becky都很愛去的公館餛飩麵、百元義大利麵、百元鐵板燒或涮涮鍋,或是我的自製的乾麵,都不是什麼昂貴美食,但都讓我們吃得很滿足,那何必去"吃到飽"呢?那麼多的菜色與昂貴的價錢,吃到飽,到頭來有點覺得滿足感並沒有等比例增加。
忽然想到,世人所追求的各樣享受不也是這樣,名牌服飾、精品、豪宅、名車等等,就像buffet中的一道道菜色,當你都同時擁有且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易取得,而且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享受就不再那麼享受了。
人的勞碌都為口腹,心裡卻不知足。(聖經)
2007年11月1日
台灣我的家
朋友寄來的影片,做得很棒,據說是洋基球場所播放的「介紹台灣」影片,雖然我不看棒球,但多虧了王建民,我們多了一個機會向世界發聲。
片名是Taiwan-Touch Your Heart ,接著是美景Amazing Nature 、文化Living Cultures 、活動Nonstop Activities、美食Delicious Cuisine 的剪影,台灣真美啊!
片名是Taiwan-Touch Your Heart ,接著是美景Amazing Nature 、文化Living Cultures 、活動Nonstop Activities、美食Delicious Cuisine 的剪影,台灣真美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