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

Set Theory

Bounded vs CenteredSet 來Fuller的第一學期就讀到Paul HiebertSet Theory(正確地說,應該是他將此理論應用在宣教學上),只是當時不曉得他是這樣一位影響卓著的學者,現在回頭再看,驚訝他三十多年前 (1978) 所提出的理論至今依然被廣泛地引用,另外,在Emerging Church Movement當中,也可清楚感受到其理念深受此影響。

簡單來說,"Christian as a Bounded Set" 是指:由於我們無法精確地判斷一個人的內心是否信奉上帝,因此我們必須從一個人是否相信正確的教義(正統)與表現出適當的行為(見證)來做判斷,結果「基督徒」就意謂著一群信仰一套正確教義系統(如童女生子、基督代贖、末世審判等)的人。或者,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樣定義還不夠,因為作基督徒並非光是理性上的認知,所以,我們尋求一個人身上可否有見證、可否流露出被改變的生命,來做界定。結果,人對既定教義的相信與其行為模式的改變成為我們區分何為基督徒的界線,誰是基督徒,誰不是基督徒,一目瞭然。

無疑地,這樣的認知使我們築起一道道圍牆,讓我們的「思考、行為、語言模式」與未信者間的差異越來越大,但通常我們「並不自覺」,還常常困惑未信者為何無法理解與接受我們的信仰,結果我們只好下結論:對方心太剛硬、我們禱告不足夠、黑暗權勢太強大...等,但根本上的原因很可能是兩個不同群體間的思考模式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遺憾的是,我們已經不懂得如何從未信者的角度思考(更遭的是我們以為自己懂)。另外,一些事工理念,例如門徒篩選、與願意行動者一起行動、揀選領袖...等,似乎又在我們的社群中設立更多的界線與分別,讓未信者與信者與虔誠的信者間的距離更遙遠,但這又是另外的課題了。

"Centered Set" 則沒有設定清楚的界線,集合的存在及組成只在乎其「中心」及「每一個體與之關係」,因此區別與界線不再是關注,每一個體是否向中心移動才是重點,這樣的集合是「動態而非靜態」。那在信仰的團體中,什麼是我們的中心呢?無疑地,是「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與敬拜」,至於定義誰是基督徒則不再那麼重要,不過他/她是否往耶穌基督這中心移動,是我們持續要關心及推動的。結果,「信主」不再是一次性的決定,而是一個過程,我們的關注將是「成長」而非「決志」,對基督的信仰也不再被定義為「對一套教義系統的接受與否」,也不再是「如何表現出一套不同以往的行為模式」,而是「對基督的持續尋求與認識」。

這樣的觀念確實很吸引我,但如何實際地應用在我們的信仰團體中,像是拆除圍牆、營造沒界線的氛圍、讓信者與未信者之間暢通地往來、打造對話與交流的空間與管道,又是另外的課題了,有機會真想實地考察一些在emerging churches中的成功案例。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