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6日

看完 Slumdog 的雜想

picx_fsen8101004811昨天看了Slumdog Millionaire,主角戲劇性的一生,藉著在《百萬大富翁》節目中一個個的問答鋪陳出來,導演雖沒有刻意營造劇中人物因貧窮所導致的困苦與悲情,不過卻清楚讓我們看見早期印度各樣宗教、種族、階級、貧窮所引發的社會不安及問題,透過流暢的剪輯與運鏡、印式風味的嘻哈電音,兩小時的故事不但緊湊、精彩,也發人省思。

看著劇中印度貧民窟的場景及生活,自己異鄉學子的身份似乎讓我一點點地 (但當然絕對不到百分之一),體會了那些困苦窮乏人--the disadventaged, the marginalized, the isolated, the unaccepted, and the rejected--的心境。當然,很多時候這種感覺是源於自己怕丟臉、愛面子的心態,但離開了 my people, my place, my culture,這樣的感受卻也不可不謂真實。

然而,身為一個外來者的身份卻幫助我學習用一種不同的態度去看人、看世界、看聖經、看事奉。一位 Fuller 的老師說過這樣類似的話,「身處異地,讓我們更多體會福音書裡那些被耶穌觸摸的心靈」。

我想到血漏的婦人與涯魯的女兒 (路8:40-56),同樣的12年卻兩樣的人生,一個出生在擁有良好社經、宗教地位的家庭中,備受關愛;另一個則不僅一無所有,更是被排斥、被拒絕、被驅逐 (因她不潔淨),並且,不只人掩面不看她,竟似神也如此 (12年之久無指望),因此,不光身體的病痛,心靈更是充滿孤寂與創傷。

耶穌的呼喊帶給她的,不是鼓舞而是恐懼,因為她不該出現在這公眾的場合,更不該伸手觸碰那,眾人眼中地位崇高的「夫子、拉比、先知」。現在,身體的疾病雖然好了,心靈卻依然封閉與害怕。然而,主並沒有像以前那些人一樣譴責、定罪、驅趕她;相反地,主在眾人面前稱呼她「女兒」,宣告她「得救」,賜與她「平安」,主要他身旁這眾多的人都知道,這位曾經被你們拒絕、排斥,因你們而身心受傷的女子,如今你們不能也不應該再像過去那樣看待她、對待她了。她,獲得了新生,not only pysically and materially, but mentally, emotionally, and spiritually!

福音書中,這位婦人並不是特例,癱瘓的瘸子、瞎眼的乞丐、大痲瘋的病患、喪子的寡婦、犯姦淫的女子...,他們總在主的心上,「對困苦窮乏人的付出與服事」,好像不是主工作當中的一環,而是全部。因此,對我來說,「跟隨耶穌的腳蹤行」意謂著從耶穌這樣的事奉中去瞭解與體會我工作的核心、本質與根基,這樣我才能真正觸到主的心、觸到人的心,不然,我的工作將流於膚淺,無法帶出主的能力與醫治。

德蕾莎修女曾這樣說,「她不是被呼召去服事窮人,而是被呼召去跟隨主,所以,她服事窮人,因為她的主正是如此。」

本著作係採用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 授權